根深树自茂,无鸣亦惊人——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刘丽冰教授
时间:2016-03-21
来源:宣传部
作者:宣传部
点击量:次
在2月22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暨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大会上,我校共有三项科研成果荣获2015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。其中,由机械学院刘丽冰教授主持完成的“数控机床集成监控及企业化应用”项目,获得了2015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
“做学问就如同种树”
从八三年本科毕业在北京机床所做毕业设计,到如今的数控机床课题研究,刘丽冰教授与机床研究系下了不解之缘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机床所,环境嘈杂、设备落后,研究困难重重,以人工劳力为主的工作内容许多女性望而却步,而刘丽冰却是埋头苦干,咬着牙坚持了下来。这一坚持,便是30年,伴随着国家工业技术的发展,她也见证了机械测控领域技术的腾飞。
兴趣是做成一件事的基础,由于父母都是从事机械行业,刘丽冰从小就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。谈到几十年科研生涯,刘丽冰教授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:“做学问就好像种树一样,种这一棵树的意思,就是好多年一直做这一件事,让这颗树一点一点形成自己的优势,做的可以不多,但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。”从个人单纯的兴趣发展到对工作、事业的投入,再到认识到自己所做所为对社会行业的贡献意义,这就好比是从种下种子到细枝抽芽再到枝繁叶茂,有了兴趣的支撑,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在“兴趣”种下后,科研人员更应该明确一个观点,那便是“做科研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”。“一个个课题研究起来多则十年,少则三年,在漫漫研究路上,首先是要去掉功利心。因为课题不是天天都能出成果,经常遇到很多困难问题,这时,抵抗外界诱惑就显得格外重要。”刘丽冰教授解释道。
一步一个脚印,踏实走好眼前的每一步,等到根基深固后,树苗自会长大。
“有方向,研究能力才会渐渐开花结果”
刘丽冰教授共获过四次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,其中两次二等奖,两次三等奖。回顾往年科研成果,刘丽冰表示,“基本上都是机床这个方向,一步一步地从一个小项目,到沈阳机床厂合作,慢慢地把课题做大。”
“用高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”是刘老师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,也是刘老师时常提醒学生也一直践行的一句话。她表示,对于搞科研来讲,最重要的是同时达到理论和应用的两个制高点,将理论高度与实际运用效果统一。例如将一些数字化、智能化、柔性化、集成化的关键技术,运用到制造装备中去,而这不又仅仅局限在机械制造业,关键技术的理念可以推广到其他的行业。
“比如这次数控机床的课题,它就可以将数字化的技术运用到环保方面,在企业里运用,”她细心地解释道,“如今煤炭、钢铁、建材都会产生很多工业粉尘,企业可以利用我们提供的技术生产除尘器,使经济效益和环保理念结合。”守着这样的理念,刘老师与她的团队还利用通用数控制造装备、中高端数控制造等高新技术与我国顶级工业企业——沈阳机床集团维持着多年的科研关系,并将数字化集成监控技术在河北省高速公路京沪公路上的推广应用,每一个课题都真真切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,推动着产业发展。
在普通人看来,科研或许是个无比枯燥漫长的过程。“好比说准备了十年,结果一个月结果就出来了;又好比觉得结果很快就出来了,但却总是出现错误的结果。”刘丽冰教授感叹。或许科研成果的出现需要一个契机,但刘教授对此不以为然,“时间不能去衡量一个科研成果,科研本身就是不断地耕耘和投入,一步步向前进的过程。”
“享受做教师的过程”
大学毕业后,刘丽冰选择了做一名老师。“因为在教师这个岗位上,我可以享受人生中不同角色的转换。首先要教书育人,还可以科技研究,也与企业对接做技术开发......但最享受的还是作为一名教师,与学生一起交流提高。”
刘丽冰教授团队有着良好的氛围,在研讨过程中,经常是老中青三代人齐聚一堂,交流时互相尊重,各抒己见,常常碰撞出“思想的火花”。在课题研究的重要时期,常常会将方案一次次推倒重来,大家往往在争论中忘记时间的流逝。“有时讨论的时间长了,站起来腿都已经麻了,几个小时的讨论,专注到甚至连水杯都没有碰过。” 在其他老师下班或放假的时间里,课题组的成员们依然会在会议室里激烈的争论,“有一次值班同事还奇怪我们怎么放假了还留在教研室,到底在商量什么呢?”团队中的杨泽清老师笑着说,“共同的兴趣,共同的目标,让大家忘记了时间和疲累。”
明确的科研方向、严谨的科学精神、踏实的科研态度,刘老师带领着她的团队用这三种“养分”培育着“学问”这棵树苗。稳扎稳打,自会枝叶繁茂;任劳任怨,无鸣亦可惊人。
机械学院刘丽冰教授